2017-09-15 10:47:55 来源:岳西民俗网 作者:陈正新 点击:
制作木碓是一件技术活,碓窝通常用石头打造。制作碓窝需要专门的石匠,一个对窝十几块钱。石匠要选上好的石料,开凿出毛石,然后用錾子一凿一凿地凿空,大约凿了十多天时间,才能凿出一个碓窝。然后抬回来。砍来木料,请木匠花两三天时间,做好支架,一个简易的木碓就这样做好了。过去一个大的村庄,都有好多处木碓,一般就是在正屋边做个窝棚,里面装上碓。
舂米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小时候,我最怕的是舂米,我们家人多,一般三四天就要舂一次米。天不亮,母亲就把我们弟兄几个叫起来,点上煤油灯火,挑着一担稻谷到碓房里,然后便开始舂米了,我们弟兄几个舂米,母亲在下面用筛子筛米,到吃早饭时一担稻谷就舂好了。这时,我们累得腿都迈不开了。
那时,在我们村庄,有个叫程节才的,在自家前面的小河边选了一处合适的位置,用茅草盖起了一间小窝棚,然后仿照椴木粉的水碓自制了一个小水碓安装在小窝棚里。水碓的原理是在碓的脚踏板处做一个大大的水槽,用竹子把水引到水槽里,利用水的重量把碓头抬起来,水随之倒出,碓就舂一下米。用水碓舂米没有人工快,但可以节省人力。后来我们也把稻子挑到他家的水碓中去舂,到第二天才去取米,每百斤收四毛钱加工费,米挑回家后,用簸箕簸去谷糠,就可煮吃了。这以后,我们没有舂过米,都是用水碓舂米。青黄不接的时候,大麦是救命的食粮,大麦舂出的米煮出的饭,我们家叫“麦米饭”,可是特难下咽的,但总比吃野菜粑粑要好。
再后来,村里通了电,父亲给家里买了一台小型碾米机,从此,木碓和水碓也悄悄退出了历史舞台,从人们的视线里慢慢消失。
石磨磨粉:石磨是用人力把把米、麦、豆等粮食加工成粉、浆的一种石制工具。通常由两个圆石做成。由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柱形石块和磨盘构成。一般是架在石头或土坯等搭成的台子上,接面粉用的石或木制的磨盘上摞着磨的下扇(不动盘)和上扇(转动盘)。两扇磨的接触面上都錾有排列整齐的磨齿,用以磨碎粮食。上扇有两个(小磨一个)磨眼,供漏下粮食用。两扇磨之间有磨脐子(铁轴),以防止上扇在转动时从下扇上掉下来。有直径超过三尺六寸的大磨,要用三匹马同时拉。一斗(约合50市斤)粮食用十多分钟就能拉一遍。一般磨直径80厘米左右,一个人就能拉动。小磨直径不足40厘米,能放在笸箩里,用手摇动,用于拉花椒面等。还有拉豆腐汁和煎饼糊子的水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