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桑皮纸:来自深山的复兴
2015-05-06 16:23:58 来源:岳西民俗网 作者: 点击:
桑皮纸取材桑树皮,兼柔软、防虫、不褪色、拉力强、吸水强、耐折叠等特点。纯手工制造的100%桑皮纸,能反复折叠6900次,是人民币用纸折叠次数的3倍。
史料记载,桑皮纸制造工艺传入中国已有1500余年,古称“汉皮纸”。初时,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广为生产,后传入安庆市岳西县境内。历史上,桑皮纸一直被较广泛用于印钱、制扇、画画、写字、装裱等。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现代造纸业的发展,桑皮纸,尤其是纯手工制造的100%桑皮纸的制作工艺已逐渐失传。桑皮纸制造艺人,尤其是手工制造艺人已极难找到。
岳西县桑皮纸纯手工艺人王柏林是全国罕有的手工桑皮纸制造工艺传人之一。从2005年至今,他累计向故宫输送桑皮纸10万张。目前,他的桑皮纸已成功注册“毛尖山牌”商标,并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2月20日下午,岳西县境内细雨蒙蒙,湿冷的山里积雪还没有来得及化开,树枝上、山坡上一片银装素裹。毛尖山乡板舍村村书记胡志东带着记者踏着雪泥,穿过几公里的山路,在一个半山腰的一排低矮房屋前,见到了桑皮纸千年技艺的传承人———王柏林。
“是故宫的需要唤醒了桑皮纸。”王柏林说,2004年5月,故宫大修却壁纸难寻。故宫博物院专家在国内和国外到处寻觅,都没有结果。 2005年9月,专家们来安徽寻访桑皮纸,他就揭了“皇榜”。到目前为止,他累计已向故宫输送桑皮纸10万张,每张纸都完全按照故宫博物院的要求制造。
“我的桑皮纸卖到了故宫,这事立马引起了轰动。”王柏林说,于是2009年初,自己的桑皮纸手工制作技艺成功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他也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通过查阅族谱,他发现自家祖上已有6代都一直传承着桑皮纸手工制作技艺,到他这里已是第7代。
“制作桑皮纸需要选材、剥皮、出青、揉挤等30多道工序和流程,每道工序都大有讲究。”王柏林介绍到,如桑树皮要在每年的惊蛰之后、清明之前采集为最好,纸槽用水须用本地深井地下水为佳,捞纸环节则全凭纸工靠个人经验和多年练就的手感去把握。因为手工制造桑皮纸是件苦差事,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学习,尤其是年轻人更不愿意接触。
“机械化大生产导致了传统手工造纸业的严重萎缩:大量手工造纸作坊关闭,许多身怀绝技的民间造纸业艺人迫于生计纷纷转行。”王柏林惋惜地说,现如今,整个毛尖山乡方圆百里内,只有他一个人还在承袭祖业,坚守传统。
“如今,我的桑皮纸制造工艺已被列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各级政府重视。如今我建厂房、制器具、选传承人等,都有了项目经费予以保障。”说起桑皮纸的明天,王柏林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文化强国,我能做的就是传承好桑皮纸工艺,努力把它做大做强。”目前,王柏林已在北京开了一家生产桑皮纸的手工作坊,年盈利数十万元。王柏林说,他打算花几年的时间,先复原祖辈造纸的全部工艺装备和工艺流程,再寻找传承人,将这门千年技艺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