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岳西热线·岳西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 服务热线:
    0556-2222226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人物专栏 > 正文

李应生:将千亩荒山培育成“绿色银行”

2017-04-27 09:37:19     来源:岳西热线    作者:许金霞 王虎     点击:

  “是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使命,让我坚守林场四十年;是发自内心真诚的热爱,让我与林为友,此生无悔。”1944年出生的李应生是我市岳西县天堂镇石桥林场护林员。整整40年,他以场为家,用青春和汗水将1500亩荒山培育成了绿水青山。

时代重任一肩挑

  和往常一样,4月6日一大早,73岁的的李应生老人扛着锄头,又来到了天堂镇石桥林场忙碌了起来。

  李老向记者回忆,早在1974年,党中央发出“消灭荒山”的号召,岳西县天堂乡石桥大队地处岳西县城的“南大门”,岳西县要求创建大队林场,按照“高山松杉竹、矮山茶药桑”的发展思路加快营林造林。

  “当时的石桥大队有集体荒山1500多亩,其中的钓鱼尖、天鹅尖山高岭急,岩石裸露,离居民区约4公里的路程,任务艰巨。”李应生回忆,时年29岁、刚刚入党任大队副书记的他愉快地接受了党组织的安排,虽然当时家里两个孩子,大的才5岁,小的更是只有1岁,其妻子也要到生产队做工分挣口粮,但刚刚入党的李应生认为,这是党组织的信任和考验,二话没说就带着从各个生产组抽选的十几个人,一口气爬到山上开始了漫长的造林绿化生涯。

  说是创办林场,一没资金支持,二无基础设施,住的是场员们用黄泥巴夯起的茅草房;睡的是几块木板搭成的通铺;烧饭就把铁锅架在土塝上野炊……“农村人都知道,最累的活就是挖荒山,十几个劳动力,白天一锄头一锄头辟地,晚上轮流巡山护林,做一天活也只能算在生产队上了一天工。”李应生说,别人收工之余可以回家照顾老小,养猪种菜,可场员们住在山场做工,十天半月才抽空回家背点粮食和油盐,第一年栽的树苗还是想法子从别处赊借来的,说好第二年在山上育出苗木再还人家。

  “万事开头难,那时候心里想着总比红军长征时的困难要小得多。”李应生感慨说。

自力更生苦经营

  为了留住场员安心在山场做工,李应生带领大家一边栽松杉,一边想法子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种养殖。山上回来不空手,挑大捆的野菜和猪草,养母猪出售猪仔;培育各种苗木供自己栽种,还出售增收;种桑养蚕,培殖蘑菇,发展茶园,林下种玉米、西瓜、蔬菜杂粮,除了满足十几口人的日常所需之外,还挑到十几里远的集市去卖,再捡回菜叶子喂猪。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场员的伙食和居住条件改善了,新的农具也可以添置,再根据出勤天数给大家发放劳务补贴。回想起当年艰苦创业的日子,李应生颇有成就感,“林场就是一个大家庭,我要想法子留住人心,激励大家越干越有劲。”

  而为了确保林木成活率高、长得快,李应生又请来具有造林技术、经验丰富的场员,不仅自己虚心请教,还带领大家共同学习,按照标准规范实施。

  “造林整地要求头年冬天开挖一遍,春节后再重新整理一遍,将土坯打细,根草树蔸翻到地面晒干后再栽树。没有土壤的石宕、石岩长不起松杉,我们就在石缝里栽植刺槐。”李应生说,为了抢抓季节多完成任务,不管严寒酷暑,风霜雨雪都坚持上工。

  经常戴着蓑衣斗笠,穿着马口靴冒雨栽树,山上雾深潮气重,李应生双腿落下了严重的静脉曲张疾病。山高岭大,营养不足,加上过度劳累,他好几次摔倒在地碰得头破血流,有一次被送到医院治疗缝合了十几针。

(编辑: 王节晴 )

相关热词搜索: 绿色银行 应生 荒山

上一篇:程余根:义务管水三十年,青丝染白终无悔
下一篇:程东明:一代茶师的制茶梦

本站介绍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服务热线:0556-2222226
Copyright @ 2014-2018 ahyx.cc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岳西热线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刘光耀 网站备案: 皖ICP备07009582号-15
岳西县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电话:0556-2188512 邮箱:yxwxb66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