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先海: 抗洪救灾“急先锋” 心系乡亲“好村干
心有百姓,践行铮铮誓言
——党群一心,把村里的工作变被动为主动
岳西县五河镇茅山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村,一直以来,由于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等原因,导致这里贫困发生率高,脱贫难度大。作为村委会主要负责人,王先海在村党组织的带领下,勇挑重担,负重前行,早已为群众算好一本脱贫账。
除了传统的茶园种植,王先海主张发展新的毛竹产业,250多亩的地,3—4年后产生收益,按照18户的所有权、每亩2700元左右的利润来算,未来每户人家一年的毛竹收入净能达到3万元左右。
但是对于绝大多数贫困户而言,发展产业,他们最关心的是这个产业有没有风险,会不会赔钱,因而茅山村的有些群众害怕风险而不愿意参与。在这种情况下,王先海挨家挨户地上门,告诉群众毛竹种植的好处并替他们算了一笔保底账。
村里的崔灯科兄弟因为种植毛竹的事情闹得不可开交,哥哥主张种植毛竹,弟弟却并不看好。王先海得知此事后,前前后后跑了十多趟,为了让村民接受新鲜的事物,他从中协调解释,终于打消了崔灯科兄弟两人的顾虑。
除此之外,结合上级安排的整村推进项目,王先海还把新增油茶园作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重点工作。在他的带领下,新发展茶园160亩,油茶300亩,全村90%的农户都参与其中,400多户都从油茶种植中获益。
从2014年王先海担任村委会主任以来,茅山村居民的人均收入由2000元/年增加到3700元/年,接近五河镇全镇的平均水平,而茅山村的贫困面积也相应地缩小40%左右。“扶贫脱贫并不只是几个简单的数字,而是要有具体的产业项目、可行的帮扶措施、准确的长远规划。”王先海说,未来他将从实际出发,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安吉的一家竹筷生产企业,带动当地的生产就业。“用心去做,不光把账算好,更把脱贫落到实处。”
群众需要他,村里需要他,“不忘初心、全心意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鼓励着王先海继续向前。“不论酷暑严寒,还是刮风下雨、白天黑夜,只要村民一个电话,他都坚持有求必应,随叫随到,及时为村民排忧解难。”王先海的邻居王先才说。
王先海心里装着群众,同样地,群众也离不开王先海。2015年,王先海主动提出带领村民组的群众做地面硬化、拓宽水泥马路。平日里,这种集体的任务下达后,总会有群众抱怨、不配合,甚至为道路占领的那几亩地斤斤计较。“但是王先海一出马,群众都从被动变主动了,大家都自带工具,全力实施道路通畅工程。”王惠说。
7月1日,在得知王先海在抗洪救灾的道路上突遇泥石流事故,当地的群众纷纷前去看望,还有人主动上门帮助其妻子照料家中老人。
王先海用个人的实际行动,为党员树起了一面标杆,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做出了生动的诠释。
上一篇:储松应:用行动诠释“大爱”
下一篇:最后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