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安庆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2018-07-09 11:51:13 来源:岳西热线 作者:通讯员 点击:
汪同元参加文化工作58年,前25年重在民族戏曲剧本创作和舞台表演;后30余年重在对皖江地区民间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故事、名胜古迹、民间技艺、民俗、宗教、红色文化等各类传统文化遗产的发掘抢救、搜集整理、研究论述、编辑出版与推介宣传。
数十年来,汪同元跑遍岳西山山水水,积累成千万字文化资料的基础上,撰写与岳西传统文化相关文稿近千篇,300余万字;撰写各类论文300余篇200万字,不仅多次在国家级学术会交流,还在国家级、省、市(含港台)学刊发表或入编相关专著;应省、市、县编志机构之聘,参编国家戏曲、曲艺、民间文学类文艺志以及省市县地方志、专业志16部,入编所撰志稿500余篇80余万字;主编或参编出版文化类专著10部,计约350万字;发表剧本、民间文学作品近百篇(部)50余万字。
汪同元成功主持申报岳西高腔,协助申报桑皮纸制作技艺为首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主笔“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岳西高腔)”、“安徽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省首批“非遗传习基地”的申报书,均申报成功。参与省级2项、市级4项、县级15项非遗的遴选申报工作,负责部分撰稿及申报书学术把关,并提供了大部分申报所需资料,为岳西非遗保护工作做出开创性贡献。近几年学术研究扩大外延,受聘为省、市文化机构主持的青阳腔、黄梅戏研究多个学术课题专家组成员。
近30年来,参与国家及省市县主办文艺志书、专著的编纂、研究及戏曲创作演出活动,获奖20余项次。其中:获国家文化部、国家民委、国务院全国艺科规划领导小组等单位奖项3次;省文化厅、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等奖项4次,市文化、社科奖6次;县各种奖9次。其长期孜孜不倦致力于保护研究传承传统文化的事迹,由《中国日报》、《中国文化报》、《安徽日报》等各级报刊发表专访文章,省市县卫视、电台及网络多次播放为其录制的专辑节目,其中省卫视“东方纪事”录制的专题在欧美联播。
2011年,汪同元受聘为岳西高腔传承中心顾问,为保护国宝级非遗岳西高腔更是不遗余力,主动出谋划策,协助确立保护工作指导方针,制定近、长期保护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经上下同心共同努力,使一个濒于衰亡的古老剧种恢复了生机,开创了岳西高腔保护的新局面,获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赞扬。
汪同元的非遗研究工作更是有声有色,其无偿奉献出数十年积累的珍贵资料和研究成果,经奋战六年主持编辑的“中国岳西高腔文化丛书”之剧目、音乐、古抄本三部集成(近300万字),已公开出版。这不仅圆了几代高腔人的梦想,还两次被选入全国非遗成果展展出,开安徽非遗(戏曲类)研究成果出版之先河;“丛书”被国家图书馆、清华、北大、人大图书馆及周边省市数十高等学府收藏,并远渡重洋进入日本明治大学图书馆。其资料之丰厚,学术之严谨受到国家高等研究机构学者一致肯定,中国剧协书记、驻会副主席季国平赞其为“涵盖了半部中国戏曲史”。
为传带新人搞好活态传承,汪同元积极投入艺术实践,进行艺术改革,整理改编的高腔剧本不仅在县内外大型文化节、会展演,由省市电视台播出,其《夜试》曾三次上央视荧屏;常深入基层,指导资源调查;指导组建民间高腔剧社,辅导其融入当地民俗文化,保护高腔文化生态,并喜见成效。
为推介岳西高腔等岳西传统文化,成百次接待专家学者调研、新闻媒体采访和高校师生校外实践活动,耐心进行学术阐述,辅导完成相关课题报告或论文撰写,有10余篇学术、学位论文在学刊发表,其辅导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多位获优秀论文奖;在合肥、安庆及相邻市县及本县多次开展讲座,讲述岳西高腔、安庆弹腔、岳西民俗,不遗余力宣传推介岳西传统文化。
汪同元同志数十年如一日,不顾年老多病(冠心病、青光眼),竭尽全力,克服困难、排除干扰,75岁高龄,还精神饱满地在文化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这源于他对乡土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源于他诚信待人、低调为人,踏实做事、淡泊名利、不计个人得失、乐于奉献的可贵品格,源于他忠诚党的文化事业,咬定目标,一“傻”到底的精神。汪同元同志是一位名符其实的岳西传统文化忠实坚守者,是岳西文化界公认的道德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