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岳西热线·岳西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 服务热线:
    0556-2222226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人物专栏 > 正文

储琳:幸福生活的引路人

2014-08-22 20:53:48     来源:岳西热线—岳西周刊    作者:储建军     点击:

“高山远山松杉杂,近山矮山经果茶。”在计划经济刚开始转向市场经济的年代,在信息闭塞、贫穷落后的主簿镇余畈村,有一位农民就开始思考如何转变传统生产模式,引进更适宜的种植品种,更好地发挥山场山田的效益,带领群众致富。敢想而且敢干。20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研究和探索,确立了山地猕猴桃、田里种茭白的发展路子,带领广大农民致富,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近日,记者走进主簿镇余畈村,只见清一色的二层小洋楼,水泥路通到村民家门口,房前屋后都是成片绿油油的茭白。茭白产业是怎样被村民认可,并迅速发展起来的?带着疑问,记者走进了茭白种植大户王艳华家一探究竟……

王艳华的幸福生活

今年35岁的王艳华,是余畈村有名的致富能人。2007年王艳华成立了岳西县原生态果菜专业合作社。目前,该合作社已发展社员158户,茭白年产量达到400万斤,产值达到1019万元。

王艳华同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他家种了20亩茭白,每年产值在12万元左右;种猕猴桃10亩,能赚6万元;加上在合作社从事经营的收入约4万元,每年总收入约20万元。“每年收入约20万元,而且相对稳定,更重要的是不用外出打工,能跟家人在一起,日子过得还是挺幸福的。去年我们的合作社还被评为省农业专业合作示范社。”说到现在的日子,家庭事业双丰收的王艳华一脸满足。

王艳华初中毕业后曾到合肥建筑工地打过工,后来回到家乡创业。“当初回家主要是种植猕猴桃。这个项目储琳是发起人,我父亲也是最早的参与者之一。我回家后一直跟他们一起研究种植,从最初的猕猴桃到现在的茭白。可以说,是储琳带头探索,才找到了一条致富的好路子,他是我们致富的领路人。”

山上猕猴桃,田里种茭白

作为全省唯一的纯山区县,“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是我县的真实写照。上世纪80年代余畈村人均水田面积仅0.5亩,时任村委会主任的储琳说:“想摆脱贫困,不能只埋头在半亩田里,要向山场要效益,人均13亩山场大有发展前景。”1987年,岳西县罐头厂选点进行猕猴桃基地建设,储琳紧抓这个机遇,争取到100亩建园项目,当年冬天共计开辟猕猴桃园130亩,1988年办“双丰猕猴桃场”,以后每年递增百亩,至1991年发展到395亩,猕猴桃总产量14371公斤,产值7万余元。群众第一次从山场上获得收益。就在群众欣喜地看到了利用山场致富的曙光时,1991年少数猕猴桃出现枯死现象,到1993年大面积成灾,被专家确定为溃疡病,无法根治。果农纷纷拆下拉架铁丝,自认倒霉。储琳则选择了坚持,他自费赴外地考察,邀请省内外专家来岳研究防治病害办法。1994年4月,储琳领衔组织黄国华等5户成立“岳西县猕猴桃研究所”,农民每股投入资金4000元作为科研经费和新品种引进资金。通过试栽、对比,确定适宜岳西气候、土壤条件、抗病、优质、高效品种的“金魁”作为主导品种。虽然一直受病害所困,但在储琳的带动与坚持下,余畈村猕猴桃种植从未间断,至今仍种植200亩,亩均收益在6000元左右,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重要渠道。

“山上猕猴桃,田里种什么?”敢想敢干的储琳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一个偶然的机会,储琳找到了一条不种水稻的致富路。

储琳在种植猕猴桃时发明了一种自然保鲜技术。这项技术保鲜时间长、品质好。2000年,安庆市水生蔬菜研究所的专家找到储琳,希望他把自然保鲜技术运用在存储茭白上。了解茭白的习性后,储琳觉得岳西高山地区的泉水田适宜于种茭白。敢想就敢干,储琳当即动员村民试种茭白,但是村民们对这个陌生品种很难接受。“当时储琳找到我,他问我可敢种茭白?我说试试,但是被爱人阻止了。”余畈村村民储德彬说,那时经济紧张,一亩田的茭白种苗要花1000多元,大家都担心血本无归。

2001年,储琳与安庆市水生蔬菜研究所签订协议,村民试种茭白,由研究所提供技术,以每斤5角钱的价格回收,并且确保每亩产量达2500斤。这样,储琳终于动员了11户农户、试种了17.1亩茭白。一年后,实验大获成功,茭白亩产量超过2500斤,总收入有3.84万元,是种水稻的好几倍。

事实面前,原本不被人们看好的茭白一下子就成了“香饽饽”。第一年只有11户村民种植茭白,第二年就猛增到200多户,到了2003年主簿镇已有1000多户参与,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同时,石关、青天、姚河、头陀等乡镇茭白种植也都迅速发展起来。

幸福发展新路经

听说在家种茭白能致富,余畈村乃至主簿镇的许多在外务工的年轻人纷纷返乡创业。该村党支部书记王玉怀介绍,目前全村六分之五以上的村民都选择了留在家里发展茭白产业,全村空巢及留守现象大为减少。目前,该村已被评为省级生态示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主簿镇7800亩水田全部种上了茭白,亩均增收6000元,效益是传统水稻种植的5至7倍。

“正是有了一批以储琳为代表的敢想敢干敢闯的带头人,才能够解决山区农民持续增收的问题,如今家家楼房建起来了,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农民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一家人在一起过上了和和美美、团团圆圆的幸福生活,主簿镇也走上了幸福发展的道路。”主簿镇党委书记产银杰说。

2007年,因为身体原因,储琳逐渐退出了茭白种植行业,但他还一直关注着茭白产业的发展。他说:“农业发展归根到底要靠技术和集约经营,要把茭白散户集中起来,搞集约集中种植,走合作发展的道路。”如今,35岁的王艳华接过了茭白产业发展的接力棒,成立原生态果菜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茭白产业,带动更多的群众过上幸福生活。

如今,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两品三化”战略,全县掀起了产业调整热潮。余畈村成为了全县农村发展的缩影,人们从中受到启发,纷纷打破传统种植模式,探索寻找更加适宜更加高效的产业发展之路。各乡镇更是涌现了许多像王艳华一样的致富能人。据了解,2013年,全县24个乡镇中,三分之一以上的乡镇都种植了茭白,种植面积达到5.5万亩、产值2亿元;种植高山蔬菜13.1万亩,产鲜菜11万吨,总产值4.3亿元,菜农人均种菜收入达4000余元。全县茶园、蚕桑、高山蔬菜基地面积分别发展至15.04万亩、5.4万亩、13.1万亩,岳西翠兰、岳西茭白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县特色农业综合产值达49亿元。(储建军)

(编辑: 储冬云 )

相关热词搜索: 引路人

上一篇:昨日“小村官”成长为今天“好帮手”
下一篇:王华:小义工的大公益

本站介绍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服务热线:0556-2222226
Copyright @ 2014-2018 ahyx.cc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岳西热线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刘光耀 网站备案: 皖ICP备07009582号-15
岳西县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电话:0556-2188512 邮箱:yxwxb66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