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茂银:满山开遍映山红
2013-06-03 22:02:12 来源:岳西热线 作者:储选洲 点击:
满山开遍映山红
——记红军失散人员胡茂银
“夜半三更盼天明,寒冬腊月盼春风,若要盼得红军来,岭上开遍映山红……”。在岳西这片开满映山红的土地上曾发生过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涌现出数万的英烈,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山花,染红了土地。红军失散人员胡茂银就是他们当中的一位。
2010年端午,姨父叫我去吃晚饭,饭后我们围坐在院内石桌旁,听姨奶奶胡茂银讲她过去的事。老人90多岁了,虽然中气有些不足,但说起往事,立即神情亢奋激动起来。
姨奶奶说1931年3月15日是她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那一天决定了她一生的追求。这个追求成了她近百年的信仰和坚持。
红军野战部队在六安期间,驻扎过石婆店。红军中童子队作用非凡,他们刷标语、唱军歌、打快板宣传红军政策,在红军和老百姓之间起纽带作用,使得广大军民之间,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心。红军在宣传政策的同时也广泛“扩红”,年仅13岁的胡茂银就是这时候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六安野战军童子队。
1931年3月15日这天,胡茂银找到野战队扩红点。“报告首长,我叫胡茂银,1918年4月9日生,本地人,父母都死了,我住在和立学校姜老师家里,我要参加红军。”
当时的胡茂银身高1米70,长发披肩,英姿勃勃,部队接受了她。为了行军方便,离家前,她让姜老师把她长发剪成了短发,当天就从和立学校搬到了军中营地。
茂银爹妈去世后,姜老师收留了她。并让她和其它孩子一样在校读书。姜老师无儿无女,把慈母般的爱一股脑儿给了她。分手时两人都不舍,姜老师更是哭得不行,茂银说:“从今天起,我又多了一个家,你的学校是我娘家,红军那里就是我婆家,我要跟红军过一辈子。”姜老师含着泪,笑了。这次分手也成了她们娘俩的永别。
茂银所在的童子队随着部队辗转迁移。她们搞宣传,帮红军战士做军鞋、缝衣被,还承担着许多闲杂琐事。虽然工作任务重,但她们个个激情高涨,一边做事情,一边唱军歌,人到哪歌声飘到哪。战士们被她们的歌声和青春气息感染着,不知饥饿疲惫,伤病员们也几乎忘记了伤痛。
在这群姑娘中,茂银尤其出色,她随姜老师读过书,进步也快,经常被同志们称赞,受上级领导的表扬。
1931年5月,因部队需要,茂银被调到六安县红军野战医院担任护理工作,主要任务是和一排长一起照顾病中3号的生活起居。3号沉默寡言,大多时间都眉头紧锁,郁郁寡欢。茂银每天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帮3号换药;一排长整天端着枪,木偶似的守在病房门边。由于茂银的到来,因为她的歌声,3号眉头舒展了些,脸上多了一丝微笑,一排长木讷的脸上,也常常洋溢着青春光芒。
为了躲避国民党的围剿,部队决定到深山密林中和敌人周旋,1931年7月,部队从六安转到金寨,9月到了潜山县后北乡(今岳西县中关)一带。这期间,国民党军一直围追堵截,红军避开敌人七次围剿,和敌人正面交锋四次,人员伤亡严重。形势越来越严峻,伤病和饥饿困扰着战士们,3号的身体也越来越差,部队决定继续向西南方向转移。
9月25日凌晨,部队还没来得及转移,敌人便包围了宿营地,四面都响起枪声,部队首长决定分两队突围。茂银跟随一排长带领警卫排的几名队员掩护3号向密林深处猛冲。背后的枪声越来越紧,他们一口气奔了一个多小时,他们翻上了一座山脊(今莲云乡平岗林场和中关交界山背),发现山脊下南面有座庵堂(原祈永庵,今大观圆门卫处),一排长说我们必须尽快占据庵堂,休息一会再做下一步打算。他们迅速地向下奔去。刚下岗脊就被隐蔽在左边大岩石后的敌人发现了。一排长眼疾手快两枪就打倒了一个敌人,敌人缩到了大石后面,这时岗脊上也响起了枪声,后面的敌人追上了岗脊。
危急关头,一排长果断地说:我和茂银带两个护医断后掩护,其他队员保护3号转移。没有思考余地,其他同志保护着3号钻进东南方向树林。一排长故意暴露目标,把敌人引向东北方向,他和茂银她们呈品字形,且战且退,慢慢向庵堂靠近。只要占据了庵堂,就有了喘息的机会,僵持了十多分钟,他们终于到达庵堂。
后有追兵,左有伏击,再这样下去,他们会全军覆没,排长命令茂银和两个护医留下两颗手榴弹和部分子弹,他要一人留下阻击敌人,让她们从庵后小路偷偷突围。茂银坚决要求留下并肩作战,一排长只得应允,于是一排长和茂银分据庵前两个路口阻击,掩护两个护医突围转移。
敌人越来越近,他俩弹尽粮绝,被敌人从庵堂逼到了庵北的斜坡。他们伏在斜坡上,坡下是一条深深的山沟,沟底茂密地丛生着一人多深的茅草。
“我们就要战死这里了。”茂银声音有些颤抖。“怕不?”一排长问。“不怕,只是死得早了些。”敌人眼看就到了跟前,一排长问:“还剩几颗?”。“最后一颗了。”茂银说着,把最后一颗手榴弹递给一排长。“狗日的,和你们拼了。”一排长起身投弹,轰地一声,手榴弹在敌人中间开了花,一排长中弹了,倒下前一脚把茂银踹下山坡。
说到这里,老人已泪流满面,围在石桌旁的众人都感到心情沉重,谁也不说话,静静地注视着老人。
茂银在那个大沟里昏迷了两天一夜才醒过来,等她忍痛爬上山坡,一切都结束了,斜坡上多了一座新坟(一排长被当地百姓葬在他牺牲的地方,即现在的祈永寺西侧坡边,2012年底经祈永寺主持妙海上报政府,重新迁葬在烈士陵园),她又累又困又饿,再次晕倒在坟边。
等她再次醒来,发现自已躺在一个稻场的草堆里。原来是附近储祝生老人(莲云乡腾云村将军组人)在山上打柴救了她,把她背到高桩队稻场草堆上,让她在草堆里躲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储老又把她带到高庄(今莲云乡平岗村高庄组)胡显廷家板楼上藏了七天。待敌人撤了,储老把她带回将军队住了一年,后来,把她从将军出嫁到大皮堰(今莲云乡平岗村花屋组)和储茂财结成夫妻。
老人现有三个儿子,五个孙子,五个曾孙。她深居简出,生活质朴,对子孙要求严格。解放后,政府关怀,曾多次上门访实,1988年落实了红失人员定补政策。但老人从不向政府开口、伸手。她总跟儿孙们说“要自力更生,坚苦奋斗”。儿孙们也牢记老人的话,自主创业,生活殷实富足。
2006年11月16日,对胡茂银老人来说,是她一生中第二个难忘日子。那天她的曾孙储建军光荣地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特种作战部队。
都说新疆条件艰苦,但老人对孙子说:“再苦也苦不过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当兵哪能不吃苦。”建军凑在曾祖母耳边说:“我一点也不怕苦,因为我是你的后代呀。”老人笑了,眼里噙满了泪花。当时的莲云乡武装部长王柏林亲自教建军着装打背包,亲切地叮嘱他,到了部队要好好干,不要给家人丢脸,要给老祖母争气。
看着一身戎装的曾孙,老人仿佛看到了一排长,看到了3号,慢慢地,三个身影重叠了,老人仿佛又回到自已参加红军童子队那一刻……后来听姨父说,那次谈话是他母亲最后一次和家人谈心了。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2011年春天,山花烂漫时节,胡茂银老人静静地走了,走得从容,带着微笑。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我的耳边再次响起歌曲《映山红》那优美的旋律。(储选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