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的岳西实践
2015-05-21 09:27:51 来源:安庆日报 作者:胡瑞琨 徐进群 点击:
核心提示
岳西县一直是安徽省和大别山区29个国家级贫困县中贫困面积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县份之一,1985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贫困县,当时绝对贫困人口24.7万,占总人口的72.3%。2000年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2年被列为大别山区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的理念,该县及时调整思路,因地制宜,因户立策,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岳西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
如何做到“扶真贫”和“真扶贫”,靠的是“精准”二字。“扶真贫”是通过建档立卡、民主评议等方式做到精准识别;“真扶贫”是因户立策,帮助贫困户找准发展思路,加强其自身“造血”功能。抓得住这两个“精准”,脱贫即在眼前。
精准识别,村民是裁判员和监督员
“以前谁家是贫困户,大多是村干部说了算,现在谁家是贫困户,村干部说了不算,得接受村民们的监督。”我县自开展精准扶贫以来,为了确保能“扶真贫”,在建档立卡的程序中,增加了民主评议、公示公告,接受村民的监督和审核。村民成了精准扶贫的裁判员和监督员。
姚河乡沈桥村牛角组的储诚寿一家是因病致贫。以前储诚寿一家住在山腰上,交通不便,几年前驮债在村民集中地盖了一栋楼。老储老婆有病,做过几次手术,儿子身体也不好,肾结石,一劳累就发作。虽说老储有个榨油的手艺,家里开了个小油坊,还有一点茶园,但一直入不敷出,是典型的因病致贫的老贫困户。去年儿子的病情有好转,外出在一家工厂打工,但不能干体力活,有了微薄收入。老储在家也不闲着,经人介绍种了几亩茭白。收入多了一点,开支少了一些。一家人的“精气神”明显就不一样了。这些村干和村民们都看在眼里。去年县里开展精准扶贫的摸底工作,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储诚寿“被”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是贫困户多多少少有点照顾,过年过节还给补助,生产方面的政策支持也多一点。如果不是被摘掉帽子,我还真不想脱贫呢,呵呵呵……”采访中,脱贫半年多的老储憨笑着告诉记者。
王钰豪,80后小伙子,县委办挂职沈桥村第一书记,也是驻沈桥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身为最前沿的扶贫工作队员,王钰豪告诉记者,以前贫不贫村干说了算,村民基本没什么话语权。现在完全不同了,精准扶贫的第一步就是精准识别,为了能达到一个“准”字,在建档立卡的时候,首先就是要张贴出来,接受村民的监督。
“以前有的家庭已经脱贫了,但县扶贫办不知情,仍然把其当作扶贫对象一样给优惠政策。现在不一样了,民主评议能做到精准识别。在这次建档审查过程中脱贫的人数就有2.7万人。”县扶贫办综合科科长彭年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