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医学院组织师生赴岳西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活动
2013-10-22 10:05:31 来源:岳西热线 作者: 点击:
岳西热线讯 社会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形式,皖南医学院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10月12日至13日,在思政部主任王军和副主任汪一江的带领下,各学院学生代表和思政部教师一行50余人,围绕“走进红色岳西,缅怀革命先烈,建设美好乡村”的主题,赴大别山腹地岳西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岳西县黄尾镇党委书记舒寒冰、镇长储海英等热情接待了王军一行。
一、红色岳西——革命传统教育的大课堂
岳西是革命老区,被称为“红色岳西”,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与相邻的著名的将军县金寨相比,岳西县是名副其实的烈士县。战争年代,岳西为革命而牺牲的烈士和死难群众达4万人(占当时人口的1/4)。师生们一行首先参观了红军中央独立二师司令部旧址,随后又参观了中共安徽省首位省委书记王步文烈士故居、黄尾河暴动纪念亭等一批红色景点。当王步文的后人饱含深情介绍王步文烈士临刑前一小时致妻子的诀别信时,师生们无不动容,纷纷表示:“要向革命前辈学习,缅怀历史、立足当下,真正形成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信仰,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鲜活的红色教育,先烈的光辉业绩,使师生的灵魂得到了一次升华,党员宗旨意识更为增强,充分认识到革命老区今天的贫困在某种意义上是与战争年代的巨大奉献和牺牲分不开的,特切实懂得了中央有关“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大别山片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对扶持老区发展的重要意义,明白了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所在。
二、 乡村调研——共谋发展的思路良策
思政课教学的灵魂,在于走入实践,使得学生 “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这次乡村调研,思政部事先就召开师生研讨会进行布置,要求同学们事先上网查有关岳西的资料、分别准备社会调研的主题。在上述参观结束之后,岳西县黄尾镇政府专门为皖医师生召开了一场主题报告会,舒书记、储镇长等分别向大家介绍了岳西县的光荣革命史、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黄尾镇生态旅游发展和建设美好乡村的概况,现场还进行了双向互动,大学生向镇政府成员们踊跃提问、采访,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听取报告会之后,按照预先计划,师生们走访黄尾镇的有关基层单位,对岳西县农村基层教育、基本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美好乡村建设、交通、住房、养老保障等实际问题进行了实地调研,并与相关人员共谋发展良策。通过调研,大家真实了解到基层公共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医疗卫生高素质人才缺乏,义务教育薄弱的现状,深深理解了国家“三农”政策的重要性,懂得只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才是解决中国农村问题的根本之道。
三、心齐信心足——美好乡村建设大有希望
这次社会实践教学活动,采取了“三进三同三真”的新形式,大学生“进基层、进村庄、进农户”,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师生们面对面地和基层群众交流,真正感受到基层人民群众的甘苦,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愿。在两天调研期间,师生们看到了新农村建设的初步成就,看到了昔日茅草房变成了一栋栋漂亮整洁的楼房,杂乱无章的农村布局变成了错落有致的格局,看到了现代农业在岳西生根开花,黄尾镇大力推进生态乡村建设、发展生态旅游展现出大好的前景,革命老区在党的富民、惠民政策下正焕发出勃勃的生机。这一切,都给来访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就是镇、村干部心齐信心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大有可为,大家由衷地对岳西的未来充满无限憧憬和希望。
这次“红色岳西”之行,通过创新实践教学方式,把思政理论课堂向社会、基层、农村延伸,以乡镇坊间、田野地头、村庄庭院做课堂,以农民群众、基层干部为师,使大学生们从实践的沃土和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人生获得了真正的启迪。这既是对新时期、新形势下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益尝试,也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该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的一条重要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