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安庆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2017-12-13 15:34:00 来源: 作者: 点击:
七年寻妻,回家时一贫如洗
今年60岁的郑光宗是云峰村的一位村民,他的妻子胡玉桃是名聋哑人,同时还存在智力障碍,日常生活离不开人照顾。七年前为了生计,郑光宗带着妻子投靠远嫁外地的女儿。在杭州打工期间,有一次一家人去超市购买生活用品时,一个没留神胡玉桃便不知去向了。尽管郑光宗发动亲友多方寻找,依旧没有妻子的下落。
“她在杭州人生地不熟的,又不会说话,脑子也不好,根本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一个人要怎么生活?当时我就下决心一定要把她找回来。”郑光宗说,自2010年开始,他就踏上了漫长的寻妻之路。一边在工地干活,一边四处张贴寻人启事,即便是大海捞针,他也从没放弃过希望。
杭州工地上的活儿做完之后,郑光宗又随着女儿前往山东打工。但他相信妻子不可能走远,肯定还在杭州周边,所以每隔两个月他就搭车去杭州找人。“除了报案、贴启事,我还去救助站找过,但都没找到人。”时间一长,他原来住处的居民都知道了这件事,也帮着他寻找,始终一无所获。
有人劝他放弃说,这么长时间过去了,肯定找不回来了。郑光宗却坚信,一定能将妻子找回来。他连续七年没有回过老家,以至于村里的人都认为他们一家不知所踪。今年年初,黄尾镇民政办主任周文在网上看到一则走失人员的信息,因为之前见过郑光宗及其妻子的结婚照,所以一眼就认出那人便是胡玉桃。兜兜转转,今年4月郑光宗终于将走失七年的妻子寻了回来。
“再也不敢带她出去打工了,哪怕穷点,也要一家人守在一起。”郑光宗告诉记者,失而复得的感觉太令人惊喜了,可是看到家徒四壁的老屋,又如同一盆凉水泼下来,由于常年无人居住,空心砖垒成的房屋破败不堪,屋顶石棉瓦破损漏雨,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还面临着无钱、无粮的窘境,往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特事特办,贫困户一个不落
郑光宗带着妻子回来的消息很快便在村民中间传开,乡里乡亲都十分同情,这家送来粮食,那家送来生活用品,好歹帮衬一点。云峰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徐攀在走访时了解到郑光宗家的情况,发现郑光宗家错过了2014年贫困户建档立卡的机会,鉴于他家眼下生活艰难,徐攀立即回村开会研究,将郑光宗一家动态调整为B类低保户,每人每月能拿到一定数额的低保金,基本生活算是有了保障。
“作为扶贫工作队长,我有义务帮助每一户贫困户,不让一个人落下。”徐攀说,郑光宗家的老屋看得让人揪心,晚上睡觉都得担心会不会被风吹倒。然而,当时村里危房改造的资料已经上报过了,后来才被列入贫困户名单的郑光宗家享受不到今年的危房改造资金,怎么办呢?秉着特事特办的原则,经过多方协调,徐攀终于为郑光宗家争取到了3万元资金。有了资金,新房子就可以动工兴建了。看着穷困的郑光宗一家实在拿不出钱补上建房缺口,徐攀承诺,所有缺口他一力兜底,不让贫困户操一点心。
在建房时,村里也特意选择由郑光宗的小舅子来承包建设。徐攀说,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考虑到新房建设期间,郑光宗可以到他小舅子的工地上做工,赚一点钱补贴家用。修建自己家的房子,不仅一分钱不出,还能挣到的一份工资,对于郑光宗来说,这实在是想不到的一件大好事。如今,他和妻子已经搬进了新居——80平方米的3间房,足够他们生活了。
走进郑光宗的新家,家中的家具屈指可数,破旧的木板床与新房显得格格不入,最令人惊奇的是靠在墙边的一个“电扇”,居然是郑光宗用排气扇改装的,扇叶裸露、电线残破,看着让人心惊胆颤。徐攀告诉记者,针对扶贫对象要做到“两不愁、三保障”,即吃、住不愁,就学、就医、住房安全有保障,目前郑光宗家已经基本做到了,但要彻底脱贫还得靠发展产业,村里计划给他提供茶苗,明年开春种上水稻,慢慢地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创新发展,让扶贫后继有力
云峰村村委会主任汪长新告诉记者,他们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种植业方面,三年改造茶园100亩,新建高标准茶园110亩,发展茭白300亩,改造竹园300亩,建立山核桃基地2处200亩,发展高山蔬菜50亩,发展中药材240亩;养殖业方面,支持养羊大户3户,养殖数量400余只,养猪大户8户,养鸡户养殖家禽千余只,带动100多户农户增收。此外还大力发展光伏产业、推进小额信贷、引导劳动力转移等,想尽办法帮贫困户增收致富。
今年63岁的李全友是云峰村桃树组的一位贫困户,原来家住海拔900米的高山上,用三句话就可以形象地概括当地环境:通讯基本靠吼,安保基本靠狗,交通基本靠走。他从家走到村部得花两三个小时,加上年纪大了,腿脚不便,出门一趟实属不易。得益于好政策,和李全友一样居住在深山且交通不便的22户贫困户已经在11月底前搬进了村内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据徐攀介绍,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易地扶贫搬迁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得超过25平方米,因此这22户贫困户家的新房都是根据家里人口数量“私人订制”的。10月20日,李全友就搬进了新家,着手布置房屋。他还特意请村里的老师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大门上,上联是“易地搬迁感谢国策好”,下联是“乔迁新居牢记党恩情”,横批是“国富民强”。李全友说,他什么都不会,只能以这种方式感恩。
虽然搬到山下来生活,但家里的田地还都在山上,贫困户们总不能还回去种地吧?其实云峰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目前正在建设马元古村落景区,计划打造彩虹谷5A景区,结合旅游开发计划,将易地扶贫搬迁的安置点就设在了正在筹建的云峰村旅游接待中心旁边。“易扶安置点也是我们村以后的游客接待点,贫困户家里人就住在一楼,二楼、三楼可以用来做旅馆,他们还可以做点小生意,卖些家乡土特产,一样也能增收致富。”徐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