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岳西热线·岳西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 服务热线:
    0556-2222226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头条 > 正文

科技赋能制茶工艺 让茶香飘得更远

2022-04-24 10:00:28     来源:融媒体中心    作者:储青 叶蓉 朱赞元     点击:


  4月22日,迎着正午的阳光,61岁的刘会根身处高山茶园之中,为园里的古茶树修枝,额头上渐渐渗出了汗珠。看到有来客,他笑脸相迎,“欢迎来到古茶园,我给你们泡杯岳西翠兰茶尝尝吧”。
  历史名茶“小兰花”就产自于姚河乡香炉村这座竹山古茶园,该茶园系中国古老茶园,地处大别山腹地,岳西、舒城、潜山三县交汇之地,平均海拔700米左右。该茶园树龄大部分在300至500年间,产出的茶质优异,是“中国新十大名茶”岳西翠兰基地之一。

  从小就接触茶叶的刘会根,已经制茶40多年了。“还记得第一次在家喝到自己家制作的‘小兰花’,味道令人久久难忘,于是慢慢地就对茶叶产生了兴趣。”刘会根在回忆起第一次喝茶的经历时说。岳西翠兰因色泽翠绿、形似兰花而得名。刘会根也伴随着岳西翠兰的成长,从1983年成立竹山茶厂就开始创制岳西翠兰,到1985年制成,再到后来被评为“中国新十大名茶”,直到2010年成为国宾礼茶,其间的酸甜苦辣只有刘会根自己知道。

  在这个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刘会根依然坚持纯手工制茶,2015年,岳西翠兰(绿茶)手工制作技艺成功列入安徽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刘会根成为这项技艺的传承人。

  做一锅好茶,抓、抖、拢、带、甩,各种手法交替使用,要用得炉火纯青,恰到好处;摊晾、头锅、二锅、毛火、足火,道道工序,环环相扣,须做得严丝合缝,尽善尽美。手工制茶工序繁琐,也很耗人工,需要3个人一组,一组一个晚上也只能制出3斤干茶左右。成茶颜色、香气、滋味等质量因子要明显优于机械制作,由于手工制作成本高、难度大、产量低,每年做的量都很少,手工茶已然成了“奢侈品”。



  为了降低成本,让岳西翠兰手工茶“更接地气”,刘会根通过生产技术摸索,反复比对手工制茶的八大工序,运用科技创新,转化为岳西翠兰首套全程茶叶不落地生产流水线。起初刘会根还对机器茶持有怀疑态度,担心会破坏茶叶品质,但第一批茶叶生产出来后,让他十分满意。经过设备的多次微调,现在已能满足大批量岳西翠兰生产需求,刘会根开始规模生产,投放市场后很受消费者好评,已形成供不应求局面。

  科技赋能、产学研相结合,机械化带动了名茶生产的发展。刘会根的全程茶叶不落地生产流水线制出的岳西翠兰,让岳西名优茶机械化制茶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茶区茶园面积的不断增加,农村劳动力却不断向第二与第三产业转移,实施机械化制茶已成为必经之路。“今年我们已经生产了7000多斤干茶,全部销售一空,客户反响良好”刘会根对记者说。规模化与产业化为岳西历史名茶“小兰花”增强了新活力,同时大幅度增加茶农的收入,更让岳西翠兰的茶香飘到了千家万户。

  面对当前的茶叶市场,刘会根感慨道,“机械虽然提高了岳西翠兰的产量,但它并未降低手工制茶标准。作为省级非遗绿茶(岳西翠兰)手工制作传承人,在机械制茶的产量、产值、效益不断增加的同时,我们要扑下身子,将传统制作工艺继续发扬光大,做到时代在变而翠兰品质不变。”(融媒体中心记者 储青 叶蓉 通讯员 朱赞元)

(编辑: 王启坤 )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岳西召开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会
下一篇:县人大常委会召开党组(扩大)会议

本站介绍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服务热线:0556-2222226
Copyright @ 2014-2018 ahyx.cc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岳西热线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刘光耀 网站备案: 皖ICP备07009582号-15
岳西县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电话:0556-2188512 邮箱:yxwxb66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