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岳西热线·岳西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 服务热线:
    0556-2222226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头条 > 正文

白帽镇:小黄姜“种”出脱贫致富路

2020-08-21 16:12:18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徐张苗     点击:


  “两人一亩姜,脱贫有保障。一人一亩姜,致富奔小康”。近来年,岳西县白帽镇引导村民种植小黄姜,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路。

  刘中节是白帽镇双畈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我原先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说起种小黄姜,刘中节激动地说。过去在外务工,每年挣钱仅能养家糊口,生活贫困,2014年回到家乡,种植小黄姜,由于种小黄姜有“钱”途,他从种植一亩小黄姜,到如今已经种植6亩,每年收入10多万元。

  26岁的返乡大学生汪甘林也通过种植小黄姜,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汪甘林的父亲几年前去世了,生活重担压在母亲余彩霞一人身上,家里的几亩姜田不仅维系着一家人的生活,还要供汪甘林读完大学,日子捉襟见肘。2016年,汪甘林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帮助母亲种植生姜,每年收入10多万元。

  距离岳西县城50余公里的白帽镇双畈村以前是省级重点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95户669人。”双畈村副书记姜中爱如是说。

  面对深度贫困的双畈村人不等不靠,素有“生姜村”之称的双畈人,按照“一村一品”大力发展生姜产业,走出一条符合村情脱贫致富道路。

  “小黄姜”具有产量高、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的优点。双畈村68岁的汪从炯在扶贫和振兴夜交流介绍道。汪从炯已经种植了二三十年的生姜,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经验,在他的指导下,一批批的农户开始种起了小黄姜。

  2013年时,贫困户余方焱家庭年收入不足10000元,家中还有小孩上大学,生活十分拮据。他通过上夜校学习了解了国家政策,掌握生产技术后开始种植生姜,从刚开始的几亩种植发展到现在的几十亩种植规模,年收入近20万元。余方焱不仅因此脱掉了贫困的帽子,还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生姜王”。

  据了解,从2014年开始,白帽镇连续七年小黄姜种植规模持续扩大,到2020年面积达到3660亩。小黄姜种植范围覆盖全镇10个行政村,210个村民组,981个农户,其中双畈村种植1373.3亩,组组种小黄姜,种小黄姜农户209个,占农户总数的38%,人均种姜面积0.66亩。

  几年来,不少贫困户通过种植小黄姜实现了脱贫,在2020年实施产业扶贫项目中,该镇双畈有87户、深村有65户贫困户选择发展生姜产业。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该镇有200多个贫困户选择了种植生姜,占实施产业扶贫项目贫困户的五分之一以上,各村都有很多生动实例证明,生姜是贫困户实现脱贫的自选项目和可行项目。

  生姜产业造就了像江河村刘召绩、陈国红、王应方、土桥村余方舟、南庄村祝德兵、双畈村余方焱、深村村汪玮等一批从事收购、窖藏、外销或代购代销的农民经纪人,现在这个经纪人队伍已发展到近20人。他们年销售少则三、四十吨,多的达300多吨,在生姜窖储保鲜、购销服务环节获得的收入少则3、4万元,多的达到10多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农民通过发展生姜产业很快走上了致富之路。

  “我们确立通过五、六年持续发展,把白帽打造成皖西南生姜产业第一镇和名特优农产品聚散重镇为目标,在现有规模上,以每年新增种植800-1000亩的发展速度,到2025年达到8000亩的产业规模,同时配套建成生姜储藏保鲜设施、交易集散场所和与相应的技术、物资、物流等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届时,白帽镇有望成为皖西南第一生姜大镇,岳西县农村社会经济综合实力强镇。”白帽镇党委书记王先进说。下一步,通过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让生姜产业继续向周边及全县其他乡镇辐射,以期成为岳西县继茶叶之后的又一个农村经济支柱性特色产业,把岳西打造成“名茶之乡、生姜之乡”。


(编辑: 王启坤 )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省科协来岳西调研科协特色工作创新试点
下一篇:周东明主持召开县委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会

本站介绍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服务热线:0556-2222226
Copyright @ 2014-2018 ahyx.cc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岳西热线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刘光耀 网站备案: 皖ICP备07009582号-15
岳西县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电话:0556-2188512 邮箱:yxwxb66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