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岳西热线·岳西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 服务热线:
    0556-2222226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头条 > 正文

脱贫致富“领头雁”

2019-06-25 16:19:05     来源:    作者:查灿华 蒋向华     点击:

  千亩山林变身养鸡场,在外打拼的柳昌席回乡养起了生态土鸡;十余亩水田变成菌菇棚,回乡带娃的柳飞婷在家乡觅得了新机遇;二十亩荒田上建养殖场,贫困户柳升权摘了穷帽变身知名的“猪老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广大农民开辟了广阔的创业致富路。近年来,特色种植、特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特色主导产业,在岳西县田头乡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吸引了诸多在外闯荡的游子回乡创业,成为脱贫致富“领头雁”。

  千亩山林变身养鸡场他让土鸡变成了“金凤凰”
  田头乡柳畈村大川山是柳昌席的家乡,2016年,在外打拼多年的柳昌席回到家乡,投资300万元同朋友一起创办了云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承租山林近千亩,散养土鸡4万多只,去年销售额达50余万元,并带动了周边60余户贫困户增收。
  
5月30日,记者走进云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山林深处,能看到的只有几间办公用房,“你们养的鸡呢?”面对记者的疑问,公司负责人储昭谱用手一指,“都在这山林里呢。”
  
眼前的山林,山洼连着山排,山排连着山岗,树大林深,浓荫蔽日。“我们有4个养殖区,循环放养。这儿是1区,鸡已经卖完了,现在正在休养期。”储昭谱介绍,散养的土鸡会将林间的杂草啄得干干净净,每个放养区的鸡卖完后,都会放置一两年,恢复生态。
  
走过1区,远远就听到了山坡上传来的鸡啼声,路边已能看到用毛竹、茅草搭建的鸡棚,有十来只鸡正在鸡棚边踱步。鸡棚外的茶园里,地面不见一棵杂草,储昭谱说,“这片茶园,因为有鸡啄食,不用除草,也不用喷药杀虫。”走近鸡棚,供鸡吃食、饮水的,皆是剖开的毛竹;鸡棚内,也只简单搭了几排架子,放了几个鸡窝,干净清爽,闻不见臭味。鸡棚就地取材,用的材料皆是山林里的毛竹、茅草、木材,鸡棚用过3年后就会焚烧,彻底灭菌,再重新搭建。
  
循环式放养、环保型鸡棚是柳昌席和朋友们探索出的生态养鸡新模式,“当我们想做养殖的时候,就确定了要走高端路线,故而我选择回到山清水秀的家乡,用广袤的山场来散养土鸡。”从前山里不值钱的土鸡,经柳昌席一推广,变成“金凤凰”飞出了山窝窝。
  
养鸡场让山林有了活力,也让周边贫困户多了增收渠道。柳畈村将60户贫困户的12万元扶贫金入股养鸡场,前4年贫困户每年可得到分红500元;此外,养鸡场用人以贫困户优先,已带动30余户贫困户务工,每人每天收入100元。

  大棚里养起桑枝木耳她成为妇女致富“领头雁”
  
在柳畈村,同样被家乡的好山、好水吸引回来的,还有远嫁阜阳的柳飞婷。今年36岁的柳飞婷,2016年回到家乡,流转11亩农田,建起4个大棚,种植木耳、香菇,成为了带领家乡妇女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5月30日,记者来到柳飞婷的大棚时,她正和4个工人在采摘白木耳。大棚内,一排排菌棒上,挂满了雪白的木耳,工人们推着大盆在木耳间行走,一手扶着菌棒,一手快速采摘白木耳。“白木耳我今年还是第一次尝试呢,上周才开始采摘,据说能持续40~60天。”柳飞婷说,黑木耳只适宜冬、春两季,而白木耳则适宜夏季,且白木耳售价更高,能卖到100多元一斤。
  
“白木耳是思民公司才开发的新品种,今年我很幸运地订到了2.5万棒”。看着长势喜人的白木耳,柳飞婷满脸笑意,“今年黑木耳收获了3000斤,全部卖完能抵上菌棒钱和工人的工钱,白木耳卖的钱就是我的纯收入啦。”
  
白木耳大棚外,是一片长满杂草、堆着钢材的空地,这是两个倒塌的大棚,也是柳飞婷创业路上遇到的最大挫折。
  
柳飞婷原本和丈夫在浙江开农用车,俩人一年能挣20余万元。2014年,为了照顾两个孩子,柳飞婷回到了家乡。一心想创业的她,在先后尝试过收茶叶、种蔬菜后,经乡里领导介绍,接触到了桑枝木耳项目。因看好绿色农业发展前景,她随即投入30万元,建了4个大棚,种植木耳、香菇。2016年,因消毒不严密,她的第一批木耳全部坏死;接着,第二批木耳又遇上高温天气,死了一大片。最严重的是2017年1月,因遭受雪灾,她的两个大棚倒塌了,其它棚里的木耳也因找不到人采摘烂了很多,当年买的10万棒木耳棒,只收获了3000斤木耳,损失了近60万元。
  
“当时压力很大,本想把木耳贱卖后,就不干了,但大家给了我很多帮助。”柳飞婷说,思民公司给她免了20万元菌棒钱,县水利局帮她修了水泥沟,再不担心大棚会倒塌;她还得到了中石化的10万元扶贫资金,打了井、盖了棚……“虽然现在还负着债,但我信心很足。”
  
柳飞婷算了笔账,如果当初没回乡,她和老公现在至少有100多万元积蓄,但她不后悔回乡创业。她的菌菇基地虽然不大,但也带动了60户贫困户增收,还解决了周边6人就业,每人每年务工收入近8000元。她的短期目标是将基地经营好,让更多母亲能在家门口就业,陪伴孩子成长。

  荒田里建起养殖基地他从贫困户变成“猪老板”
  
同柳飞婷一样,发展信心十足的,还有上畈村的贫困户柳升权。2016年,因要照顾家庭,在外打工多年的柳升权回到家乡。为摆脱贫困,柳升权不等不靠,决定自己创业。他流转20亩荒田,建起养猪场,从84头猪,发展到现在存栏200多头猪,还顺带养了几十只羊,挖了两口池塘养鱼,成了远近知名的“猪老板”。
  
“这几头都是端午节要卖的,要是等等再卖,至少还要多好几千元呢。没办法呀,供不应求,得卖呀。”5月30日,记者来到柳升权的养猪场,他赶着5头肥猪走在院子里,跟记者算起了今年的收益,“今年猪行情好诶,猪肉马上就能卖到20元/斤了,今年养猪的纯收入,40万元不在话下。”
  
今年还未过半,哪里来的信心?柳升权带记者走进猪栏,“这些小猪仔就是我的信心。前不久,有只母猪一窝生了21个小猪仔呢。还有好几头母猪即将生产。”记者看到,猪圈里蹦跶的,多是十来斤到几十斤的小猪仔,“这窝小猪仔,30多斤,每头700元起步。”
  
猪栏外,还有几只小羊羔趴在地上小憩。“养猪之外,我还顺带养了40只羊,还挖了2个池塘,放了一千多尾鱼。”而这些,都是柳升权一人在打理。去年,猪行情不好,柳升权亏了20多万元,最低谷时猪场只剩了20头猪,妻子不肯再守着养猪场,决定外出打工。但柳升权不肯放弃,他坚信行情不好只是暂时的。
  
2016年,柳升权回到家乡时,他就认定了要自己创业。发展土黑猪养殖是他深思熟虑后的结果,当年即拼凑了30多万元,流转荒田,建设养猪场,2017年便实现增收十几万元。在养猪场的发展渐趋稳定和成熟时,他还不忘带动周边贫困户脱贫致富。他向贫困户提供猪仔,并传授他们养殖技术,带动30户贫苦户发展,户均增收近万元。“遭遇低谷不算啥,你看我这不很快就挺过来了吗?”说起去年的损失,柳升权一脸平淡,“今年不但能补上亏空,还能再赚一个养猪场回来呢。”(安庆日报记者 查灿华 通讯员 蒋向华)

(编辑: 王启坤 )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安徽定向培养3800名乡村小学全科型教师
下一篇:岳西县共青团基层建设工作推进会召开

本站介绍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服务热线:0556-2222226
Copyright @ 2014-2018 ahyx.cc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岳西热线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刘光耀 网站备案: 皖ICP备07009582号-15
岳西县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电话:0556-2188512 邮箱:yxwxb66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