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岳西热线·岳西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 服务热线:
    0556-2222226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头条 > 正文

父子深山创业,当“领头雁”宁亏自己不亏乡邻

2019-05-15 11:25:25     来源:    作者:查灿华 徐进群     点击:

  父亲老宋的十年: 愿做“领头雁” 宁亏自己不亏乡邻

  
66岁的父亲宋华友,高瘦精神,开朗健谈,在村里服务了30多年,2001年开始带领村民种高山蔬菜,后成立合作社帮村民卖蔬菜,宁可自己亏本,不让村民担风险,带村民走上了致富路;31岁的儿子宋本鑫,皮肤黝黑,寡言少语,有满脑子的新思想,退伍后回乡创业,不但接过了父亲的合作社,还自种“花果山”,发展乡村旅游,拟带乡邻吃上旅游饭……这是4月29日记者在岳西县头陀镇虎形村见到的一对父子,两代人扎根深山创业十八年,坚守一颗初心,只为带乡邻摆脱贫困,致富奔小康。
  
走进岳西县头陀镇虎形村,满眼所见,皆是茭白。层层叠叠的梯田,如天梯,依着山势,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顶,梯田中高山茭白禾苗吐翠,似排排绿浪从天而泻,宛如一幅巨大的山水画。而这一片茭白天地,正是老宋带村民们闯出来的。
  
老宋,本名宋华友,今年66岁,身板硬朗,开朗健谈,说起十年创业路,更是滔滔不绝。
  
老宋是村里的“老人儿”,1990年就开始在村里担任党支部书记,当时尚未并村,他家所在的地儿还叫小滑岭村。2004年,大滑岭、小滑岭、虎形、英山河四村合并成虎形村,他也由小滑岭村的书记变成了虎形村的村主任,一直干到2011年退休。
  
同时,老宋还是村里发展高山蔬菜的“领头雁”。2001年,岳西县鼓励石关、头陀等高海拔乡镇发展高山蔬菜,“当时要求村干要带头,要穿两种鞋,既要穿‘草鞋’,又要穿‘老板鞋’”。老宋响应县里的号召,带领村民种甘蓝、豇豆、辣椒、西红柿等蔬菜,并担任经纪人,开始跑市场,帮村民卖蔬菜。
  
“刚开始几年,发展很盲目,我们跑得辛苦,老百姓也没挣到钱。”宋华友说,2005年,岳西开始推广种茭白,一开始在头陀种的是双季茭白,当年老百姓挣到了些钱,但第二年发现,双季茭白只在部分地区能适应,而大部分地区都适应不了,茭白生产大滑坡,转型失败。县委、县政府很重视,经过考察,决定尝试单季茭。
  
2007年,头陀镇在虎形村大滑岭搞试点,种单季茭,推选宋华友为带头人。“村民受了损失,都不愿再种茭白。当时,镇党委、政府动员村干和镇上分管农业的领导将换洗衣服带着,到大滑岭来做老百姓的思想工作,什么时候思想工作做通了,什么时候回到镇上去。”宋华友说,镇党委、政府全力支持他,他没钱,是镇上借了他8000元。那年他在大滑岭种了50亩单季茭,效果很好,1亩茭白赚了4000多元,而当时1亩水稻只能赚1000元。第二年即开始逐步增加茭白种植面积,很快,虎形村再不见一棵水稻,成了名副其实的茭白专业村,如今全村已有茭白近2000亩。
  
单季茭试种成功后,老宋又有了新的使命。2008年,他牵头成立了虎形高山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起初是租田带村民种茭白,后来负责为村民提供茭白种植技术,并帮村民销售茭白。“这么大的量,靠外地商贩是不行的,行情好他们就来,行情不好他们就不来,靠不住。我们得确保老百姓种的茭白都卖得掉。”宋华友说,他的合作社,村民送来的茭白,他一律照单全收,价格随行就市。2013年,茭白市场一度低迷时,他甚至以每斤比市场价高0.1至0.2元的价格进行保底收购,并延长收购期,以帮茭农们度过难关。
  
如今,本村茭农卖茭白,只需打个电话来,宋华友立马派车去拉。茭白不愁卖,茭农们都挣到了钱。村民杨培元夫妻俩在家种茭白,前年挣了13万元,去年田少一点,也挣了10万元。还有贫困户王柏林,家中六口人,两老常年生病,两个孩子也需供养,负担全压在夫妻俩身上。王柏林加入合作社,夫妻俩种了十几亩茭白,一年收入8万多元,被评为了县里的脱贫攻坚带头人,去年在“三干会”上还做了交流发言。
  
但村里人都知道,老宋其实经常亏本。村民送来的茭白,他全部都收,而且好的坏的都是一样的价。有一年茭白高峰期,他每天收十来万斤,一个星期亏了15万元。他总是独自承担损失,从不肯让老百姓担风险,他笑言,“这是村干该担的责任”。正因如此,虎形村茭白的规模才会不断扩大。

  儿子小宋的十年: 接好“接力棒” 稳扎稳打敢闯敢干

  
合作社亏本的局面,在儿子小宋接手后,有了彻底改变。
  
小宋名叫宋本鑫,今年31岁,肯吃苦,又踏实能干,还有满脑子的新思想。高中毕业后,小宋曾在解放军某部队服役两年。退伍后,又去深圳闯了两年。后来想着父母年纪大了,在家没人照顾,遂在2009年回乡,跟着父亲做茭白生意。2011年,小宋结婚后,老宋便让小夫妻俩全权接手合作社的生意。
  
“做茭白生意,最怕遇到浙江人,他们的茭白上市早,量又大,他们一来,市场就会全部被他们占领,价格也是他们说了算,再没有我们岳西人的容身之地。这是最苦最难的关卡。我把这些告诉他,然后问他,愿不愿意接手合作社,风险比较大。他说,我愿意。”令老宋欣慰的是,小宋一接手,便将这最苦最难的关卡轻松攻破了。
  
“老一辈做营销,总是在赌行情,所以风险大。”宋本鑫说,他接手后,每天清早起来,要打十几个电话,打给浙江、云南、福建的各个市场,先把行情问好,“只要我开始收货,我的目标是明确的,因为我能掌握接下来3~5天的行情。”他总能在价格最好的时候将货抛出去,赚取更多利润。同时,他还指导茭农提高茭白品质,他也凭借好质量闯进了售价最高的上海市场。
  
“最开始帮我爸收,一天只能收1万斤茭白,现在一天正常收3~4万斤,高峰期一天收9万斤,都能运转得开。”在小宋接手以来,合作社再没亏本过,而且,虎形村茭白的收购价格比周边还略高些,茭农也获得了更多收益。而从前,由于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虎形村的茭白价格比周边要低很多,10年前,最低卖过5毛一斤,而现在,最高卖过5元一斤。
  
小宋除了接手父亲的合作社,还有自己的创业项目。2011年,小宋拿着赚到的十多万元,在买车和创业之间,选择了创业。在与部队的老领导交流后,他发现蓝莓行情很好,于是投入十几万元在自家山场种了20亩蓝莓。2016年,他又流转100多亩山场,将蓝莓基地扩大至170亩。
  
说话间,小宋带记者走进了他的蓝莓基地。在翻过一个山岗后,眼前豁然开朗,往下看,接连几个小山头都是小宋的蓝莓庄园。小山头被整理成梯形山地,从山顶到山脚,全种上了蓝莓和各种果树,中间还穿插有映山红,满目青翠,硕果累累。
  
“去年蓝莓卖了2~3万元,今年预计能结5000斤,有30万元收益。”宋本鑫介绍,最开始他只想打造个种植基地,带领村民发展蓝莓。但这么多年没有产生大效益,他看着家乡风景不错,山清水秀,云雾缭绕,而且黄尾镇的彩虹谷景区马上要延伸到他家附近,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乡村旅游,准备将蓝莓基地打造成休闲农庄,“春能看花,夏能摘果,游客应该愿意来玩。”虎形村还没有一家农家乐,他准备先行尝试,将游客吸引来,带领村民吃上“旅游饭”。


(编辑: 王启坤 )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护林员王业方:大山深处的绿色守护者
下一篇:“金叶子”助民增收脱贫

本站介绍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服务热线:0556-2222226
Copyright @ 2014-2018 ahyx.cc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岳西热线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刘光耀 网站备案: 皖ICP备07009582号-15
岳西县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电话:0556-2188512 邮箱:yxwxb66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