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省“自主创新高地”迈出新步伐
2019-02-28 16:00:47 来源:岳西热线 作者: 点击:
2012年,安徽科技创新工作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为主线,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为主抓手,突出企业主体、创新载体、产学研用一体建设,强化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体制创新联动,在打造全国具有影响力的自主创新高地上迈出了新步伐。科技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2》显示,安徽区域创新能力由全国第15位跃居第9位、居中部地区第1位。
一是合芜蚌试验区先行先试取得新突破。实施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重大政策试点,已启动56家企业试点,18家企业完成试点。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合芜蚌试验区加快发展,合芜蚌试验区再获中关村示范区3项国家拓展政策试点。启动合芜蚌人才特区建设,新引进高端人才7800多名,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总数110人,评选表彰省创新人才9人,新建院士工作站12家。推进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省暨合芜蚌三市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累计投资项目111个,总投资额39.6亿元;蚌埠市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城市,合芜蚌试验区36家企业获专利权质押贷款1.94亿元。合芜蚌试验区和中关村示范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启动实施首批27个合作项目。
二是核心创新载体建设取得新突破。采取省院合作、市校共建、社会参与、开放联合、协同创新的全新机制,启动建设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目前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确定了首批8家创新单元入驻,启动建设了英特尔、思科、英伟达等创新联合体,完成了首批企业导师选聘和300名工程类研究生招生工作。加快园区创新发展,马鞍山慈湖获批全省第4家国家级高新区,合肥获批国家首批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新培育省级创新型园区10个,新增省级高新区2家,新建3家国家级、4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合芜蚌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投入运行,一批创新机构和团队入驻;新建2家国家级、24家省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合作基地;“科技路路通”创新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新认定国家和省级科技中介机构40多家。
三是主导产业创新发展取得新进展。围绕加快主导产业发展,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融合,谋划推进语音合成及应用、新型平板显示、新能源汽车及蓄能技术、智能制造、量子通信等“增长源工程”。凝练实施了151项省重大科技攻关和89项省重大自主创新专项项目,争取国家科技项目立项1400多项、经费18.5亿元。依托重大项目攻关和产品研发,合肥全球首个规模化城域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世界首条高倍聚光光伏发电系统及组件自动化生产线等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建成或开工。2012年1—11月份,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9311.5亿元和4496.6亿元,同比增长14.9%和31.8%,其中合芜蚌试验区占61.9%和57.9%。
四是企业创新主体建设取得新进展。加大高新技术和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17家,总数达1742家;新增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7家、省创新型企业82家。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新建国家级研发机构12家、省级199家,新开发国家重点新产品48个,安凯公司纯电动旅游客车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创新产品。2012年1—11月份,全省申请发明专利16484件,获授权发明专利2783件,同比增长76%和51.3%,其中合芜蚌试验区占57.2%和71.9%,由企业完成的占62.7%和56.2%。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支持以企业为主体,新组建了数字与新媒体等14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试点联盟以及安徽生物产业研究院、蚌埠电子信息、硅基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新型产学研用实体,新认定省产学研联合示范企业32家。组织参加或举办系列区域性和专题性产学研用展示对接活动。2012年1—11月份,全省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69.9亿元,同比增长38.6%。
五是科技应用示范推广取得新进展。围绕培育新兴产业,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等科技应用示范工程,合肥市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4119辆,推广数居全国首位;推广LED路灯1.5万盏以上;全省累计24个项目入选金太阳示范工程,建成后年发电量达2.5亿千瓦时。围绕科技服务“三农”,加快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安徽获批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新增农村信息化示范县20个,新增科技富民强县行动计划试点县12个。围绕科技服务民生,组织实施了一批科技惠民应用示范项目,黄山歙县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新建省级实验区2家。(省科技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