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带动领进门,立志脱贫靠自身
2017-08-08 16:56:40 来源:安庆日报 作者:何飞 汪从权 点击:
脱贫户的朋友圈 满满商业味
岳西热线讯(安庆日报记者 何飞 通讯员 汪从权)“7月14日,滁州市王总第三次过来拉小黄姜,又是满满的一车……”
“7月16日,合肥市王总第二次拉小黄姜,还给好评:块头均匀,颜色黄……”
“7月20日,发往杭州、武穴、合肥的小黄姜,谢谢各位在线交易,货没有到,款就收到了……”
……
刘召绩,今年36岁,岳西县白帽镇江河村后湾组村民,贫困户。他的微信“朋友圈”内容,几乎全部是与他的生姜有关。从这些内容不难看出,他的买卖做得很顺利。
“算是一种营销手段吧,让潜在客户看到老客户对我们合作社的信任。”谈及生意经,他毫不保留。“我们合作社每年大概能卖出生姜60万斤,大多数是靠网上销售。除了在微信上老客户介绍新客户,更主要是在‘一亩田’网络平台上推广。我们合作社在这个平台上评分非常高,总分5分,我们是4.9分,几乎是每个客户都给好评。”
而在谈到年收入时,刘召绩虽只给了个约数,却也十分可观:“行情好的话,我自己家种的能有一万多块钱的收入,加上收购批发这块的,一年十多万元收入是有的。”这样的收入,刘召绩自然成功光荣脱贫。
就在三年前,刘召绩一家被列入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时,这家人经济条件还十分拮据:他自己在外打工的两三万元收入就是全家的收入,老父亲还有多种慢性病常年需要治疗,还有一双年幼的儿女需要养育……
有了政策 更有了动力
2015年,镇、村扶贫干部帮着刘召绩规划了他们一家人的脱贫路——发展生姜。
“白帽镇地处深山,土壤和水源环境优良,气候也比较适合生姜生长,这里出产的生姜块头肥大、皮色光亮、肉质新鲜,有发展生姜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刘召绩说,更重要的,是有了小额信贷、产业奖励等产业扶贫政策和镇、村扶贫干部的帮助和鼓励,让他有了动力,让他专心扑到了生姜上。“有这么多好政策,我们凭什么自己不努力?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要我说脱贫也一样,政策领进门,脱贫更要靠自身。”
除了自己种,他还联合乡亲们组织起了“久惠生姜合作社”,帮着其他贫困户销售生姜。如今,有100多户贫困户种植的生姜,是由该合作社销售,无论几百斤还是数万斤,刘召绩都是来者不拒。这才有了他生意兴隆的“朋友圈”。“我们的生姜不愁销路,愁得是没有货源。”而刘召绩的合作社,在白帽镇还不是最为突出的一员。
有了意愿 还要有岗位
“‘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三加’模式已经在全镇顺利推广。”白帽镇政府分管扶贫工作的干部胡爱成介绍说。“像皖鄂边关种养专业合作社,主要种植三桠,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60户187人就业,发展三桠870亩,入社田亩164.18亩。还有主要发展油茶项目的江天生态农林发展有限公司,也解决了大量贫困户就业。”
“光贫困户这一块,我们就已经支付工资达到68万元了。”在余河村村委会,江天生态农林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拿出厚厚的一摞《居家就业协议》说。记者注意到,这份协议由贫困户、公司、村委会三方签署,其中明确写道“甲方(公司)承诺乙方(贫困户)每年在所属企业务工不少于450小时,个人年收入不低于6000元”。
“我们这个年纪,能有这样稳定的工作,一年有两万多元的工资,相当不错了。公司还流转了我3亩多田,这一块我也有每年1000多元的收入。”余河村水库组贫困户周宜林就在这家公司工作。他说,他今年55岁,为了方便照顾生病的妻子,不想外出务工了。一直以来,他的愿望就是在家门口找份力所能及的工作,如今终于如愿以偿。“公司的活有忙有闲,闲时公司允许我们自己做自家的农活,工资还照领。”周宜林也在2016年靠着自己的工作,成功脱贫。“这是把工作送到家门口啊,我们哪有不脱贫的理由啊?”
目前,江天生态农林发展有限公司已经吸纳该镇建档立卡贫困户72人就业,流转改造老油茶林1000亩,获益于流转山场、土地的贫困户也已达48户。该公司还准备新建油茶基地2000亩,已建534亩,油茶生产线也全部安装完毕,随时可以投产。今后,将为白帽镇提供更多工作岗位。
据胡爱成介绍,目前,白帽镇产业发展到户项目有茶叶、蚕桑、蔬菜、林药、劳务、电商、光伏、养殖等16个,自2015年以来,共拨付产业资金422.96万元,覆盖全镇1809户贫困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