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岳西热线·岳西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 服务热线:
    0556-2222226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社会 > 正文

岳西高腔的传承者

2015-11-18 10:53:15     来源:安徽日报11版    作者:李博 徐进群     点击:

 

   “海上蟠桃初献,人间岁月入流,开花结果几千秋,来在华堂庆寿……”

  “山村处处变了样,昔日道羊肠,今朝公路畅……”

  11月14日,岳西县五河镇中心小学校园内,高腔戏国家级传承人王琦福在教孩子们学高腔戏《新八仙庆寿》,孩子们边唱边学“戏步”。

  王琦福虽有80岁高龄了,但唱起高腔来,步伐稳健,声音洪亮,中气十足。每到周六,他都会跟随当地的高腔剧社到学校义务传授高腔技艺。 “不能看着高腔在我们手中消亡,趁现在身体还能动,将所掌握的技艺悉数传给孩子们。 ”王琦福说话间语气凝重。

  王琦福15岁开始学艺,23岁考入了岳西县高腔剧团,在剧团很快成了角色,主演《锦上花》《渔孤》等剧目。文革期间,解散了剧团,王琦福回到老家务农。让老人欣慰的是自己一直没有丢掉高腔的演技,农闲时,田间地头不时能看到他表演的身影。

  2006年5月,岳西高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王琦福兴奋不已,奔走各处和以前县剧团的老人联系,自筹资金作为启动经费,于2008年8月27日在田头乡成立高腔剧社。剧社成立以后,只要听说哪家接亲、办喜事,哪位老人祝寿,他们都要背上乐器,走村串户,上门为其免费演唱岳西高腔,受到当地村民的热烈欢迎。在这些老艺人的影响下,不少年轻人也纷纷学起岳西高腔。老人说:“我们这些老人的最大愿望就是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岳西高腔发扬光大,让更多的年轻人知晓、学习岳西高腔,将岳西高腔传承下去。 ”

  岳西高腔是明代中叶风靡全国的青阳腔的遗脉,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岳西被发现,1957年由文化部定名。据悉,岳西高腔现存250多个剧目,演出的剧目分为“喜曲”和“正戏”两大类。 “喜曲”如灯会上唱《天官赐福》等;“正戏”则占据岳西高腔剧目主流,以明代传奇剧目为首,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表演时分两种形式,其一是“围鼓”,属清唱,由几位艺人围鼓而坐,各执一件打击乐器,以鼓板师领头,一唱众和;岳西高腔的艺人分为正生、正旦、小生、小旦、净、丑、末、夫、外、杂10行角色。 2010年,王琦福、蒋小送被评为岳西高腔国家级传承人。

  为了让高腔焕发新的生机,近年来,岳西县共建立民间高腔剧社13个,登记成员300余人,累计开展各种演出1000多场次。中关、田头、五河等乡镇的中小学还开设了高腔课程,组建高腔班,培养中小学生学习兴趣。各民间剧社注重培养小演员,排演高腔剧目参加文艺演出,激发孩子们学习高腔的积极性。

  2013年以来,岳西县将非遗保护与民生工程送戏下乡有机结合,组织8个民间班社100余名农民演员,多次参加乡镇演出,让高腔戏走上乡村大舞台,进旅游景点。 “政府借助民生工程送戏下乡的舞台,将高腔非遗文化带到农村,让浓浓的乡音又回到群众身边。 ”王琦福老人说。王琦福带领学生走戏步。

(编辑: 吴奇 )

相关热词搜索: 岳西 高腔

上一篇:岳西包家乡推进库区农房保险工作
下一篇:脑瘫患者的“电商梦”

本站介绍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服务热线:0556-2222226
Copyright @ 2014-2018 ahyx.cc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岳西热线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刘光耀 网站备案: 皖ICP备07009582号-15
岳西县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电话:0556-2188512 邮箱:yxwxb66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