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生的学校:大山深处的“微小学”
2015-10-12 15:30:45 来源:岳西热线 作者:王先国 点击:
岳西热线讯(通讯员 王先国)一所学校,一个学生,一个老师,这就是岳西县菖蒲镇里仁村徐湾教学点,大别山腹地深处的一所“微小学”。
10月9日,笔者随同镇政府工作人员驱车18公里专程到偏居大山一隅的里仁村从下乡。平坦的水泥路如蛇般扭动延伸在陡峭的山坡上,一阵阵夹杂着泥土和草木的芳香扑面而来,瞬间让人感觉神清气爽,车子终于驶入村部,视线豁然开朗,一幢二层楼的办公楼依山而建,虽然已是深秋,但周边山上树木仍然郁郁葱葱。
在里仁村走访中,记者无意中发现了徐湾教学点,这个藏在深山里的“微小学”。禁不住用相机抢拍了一组镜头,并记下了如下文字。
徐湾教学点就在村部的西头,围起一个大院子与东边的村部隔开。走进学校,一片幽静。在一间教室里,只见学校唯一的老师蒋国周正在为学校唯一的学生、6岁的一年级小学生王竹语上语文识字课。黑板上方“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鲜红大字标语格外醒目。正在听课的王竹语是个圆脸见到生人有点害羞的乡村小女孩。蒋国周老师正一笔一画地跟她讲解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发音、写法以及意思。蒋国周老师告诉我,这样一对一的教学场景每天都在上演。
记者好奇的打量着空荡荡的教室,一张三尺讲台放着备课笔记,王竹语一人的作业本;多套课桌椅仍然整齐地排列着,仿佛告诉来人这里不久前还有许多学生在听老师讲课;一面黑板写着一些汉字和几行拼音,板书工整。这即是教室,也是蒋国周老师办公的地方。王竹语就坐在黑板两米前的位置。寂静的山村里,时时从这里传出一位老师和一名学生的讲课和读书声。
课间休息,通过和蒋老师聊天中得知,蒋老师今年56岁,家就在本村,高中毕业后就在这里当了10年民师,后参加民师选招考试进了师范学习分配在当时岩河乡中心学校教书或任职,2002年又回到徐湾教学点(当时的“里仁希望小学”)任教,从此就没有离开过。
学校一开始有两名教师和40多个学生。随着当地农民外出打工数量的增多,这里的学生越来越少,学生们要么随父母到城里上学,大多数都在家长的陪伴下,下山到集镇条件更好的小学上学,里仁希望小学也因此被改为徐湾小学教学点。2005年,另一名教师因身体原因病请假长期离岗,徐湾教学点从此就只剩下蒋国周老师一人,蒋国周自然成了这个只有10多名学生(农村留守儿童)教学点的负责人、老师和保姆。他每天除了正常上课外,还要负责学生的饮食和安全。小学阶段多个年级,最多时候是一至四年级大复式班的语文、数学、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全由他一人唱主角。每天还要为学生烧水,中午还要为学生蒸热饭菜,下午放学后还要护送路远的学生回家。
2013年徐湾教学点曾出现只剩下一名小学生的状况。2015年秋季新学期开学,学校里又只来了王竹语一名小学生,原因是王竹语的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下85岁的曾祖母和身体虚弱的爷爷奶奶,家里无人力陪伴这位可爱的山村小女孩到山下10公里外的学校读书,蒋国周老师就为这一名“留守儿童”继续留在徐湾教学点。
“只教一个学生,看似轻松其实很累。”蒋国周说,每逢下课,王竹语在外面玩耍,自己有时候一个人在办公室,连说话的人都没有,十分寂寞无聊,但他觉得很值!只要还有一个孩子愿意在这里读书,尽管学习氛围不浓厚,教起来有点费劲,他会尽到做老师的职责去教好他(她),蒋国周说。他说,农村的教育就是如此真实,总是需要有人来坚守和付出。
是学校负责人,是老师,更是保姆。记者离开的时候正值放学,蒋国周牵着王竹语,走在放学回家的的小路上,不时叮嘱她路上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