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县培育覆盖城乡的电商网络,在大山里构建创业平台,让“山里货”闯出了大市场———
“截至去年底,全县有各类电子商务(企业)网店800多家,网络交易额1.49亿元,直接参与网上创业青年2000余人,农村从事电子商务相关产业的青年5000余人。 ”我县商务局负责人介绍。2014年,我县电商产业快速发展,搭建了从县城到乡村的电商平台,与颐高集团成功签约,建设投资10亿元的安徽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形成了全民投身电子商务产业的热潮。
自开网店“淘宝”忙
每天清晨,天色薄明。来榜镇电商产业园开始了火热的一天,客服工具上滴滴声响不断,各种回复通过键盘源源不断地飞出,标注着地址的快件即将发往全国各地。 “森木服饰”淘宝店店主储双凤紧张忙碌着。 “电商产业园里各方面条件很好,尽管现在是冬天,但我的夏装每天都有几十单生意。 ”储双凤说。从外出务工到回乡开网店,储双凤仅用半年多时间便有了自己的“小产业”。
如何在经济下行环境中实现新作为?我县将电商作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提出了2014年度“百千万亿”的发展目标,即实现100家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开设1000家网店,开展电子商务培训1万人次,实现全县网络销售1亿元。县财政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建立电商工作激励和考核机制。
我县通过外引内联等形式,积极“搭台子”“教方法”,激发全民参与电商创业热情。我县与颐高集团签约,建设10亿元投资的安徽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整合县内天鹅等10多家龙头企业,组建岳西县鸿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淘宝网、京东商城等国内主流第三方电商平台进行合作,建立“淘宝网安徽馆岳西频道”“1号店特产中国岳西馆”等公共服务平台。县政府还邀请资深教授、专家和专业电商团队授课,开展各类培训79场,培训12583人次,实现全县24个乡镇和规模企业、农民专业示范合作社、青年创业者、大学生村官等群体的全覆盖。
“做生意已有10多年,从前都是开车拉着茶叶到处卖。自从参加电子商务培训班,知道了通过电商渠道卖茶叶,很长见识,也很受用。 ”和平乡学波茶厂负责人汪学波笑着说。自打在淘宝开辟了网店,每年茶季结束,老汪和他牵头的岳西县学波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茶叶基本销售一空,200多名会员跟着乐开了花。
电商园成创业园
来榜镇,淘宝店主王栋一直在家经营,以前订单不多。“家里上网,带宽不够,有时候客户正交流突然掉线,造成不好的印象,直接影响了网上生意。 ”王栋说。
来榜镇电商产业园的建立,为王栋等创业青年插上了致富的梦想。2014年4月份,来榜镇建成全县第一个集展销、加工、设计、保鲜、冷藏、仓储等功能为一体的乡镇电商产业园。产业园总投资600万元,占地6亩,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实行进入“零门槛”,房租、仓储、电脑、宽带、水、电全免费,还可以享受品牌打造、营销推介、策划、创意等方面的优质服务。“我们把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服务都建了起来,有发展意愿的随时进驻,捧个茶杯就能进来开网店。 ”来榜镇镇长汪训卫告诉记者。
在温泉镇温泉大道一家不大起眼的店铺里,一盒盒原汁原味的岳西农家特产发往大江南北,一袋袋新鲜的手工磨制辣酱通过王先书和他的淘宝店走向全国各地。现在,王先书的店铺经营手工辣酱、剁椒酱、板栗等特色农产品,且承诺一切农产品按季节供应,新鲜品质原汁原味,让他在网上好评如潮。他的生意也越来越火爆,一年销售收入50多万元。岳西县泉源盛工艺品有限公司通过阿里巴巴平台,打通了国际市场,产品漂洋过海远销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跻身全国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省民营文化企业100强。 2014年,泉源盛实现网上销售2000余万元。
“通过网上销售利润增加了10%,我们又将部分利润让给当地的经销商,这样订单大大增加。”泉源盛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汪良富笑着说。如今,尝到网络甜头的泉源盛又涉足网络游戏市场。目前,其自主研发的游戏产品正式上网体验,市场反响良好。
山里货插上“e”翅膀
“只用半天就卖出去了平时一周的货,一个上午就接了40多个订单,全天销售额达到3万多元。 ”回忆起去年“双11”网上销售的红火,“85后”淘宝店主吴松青仍有些激动。当时,吴松青一家和工人们经历了一场鏖战,接单、装货、发快递……尽管紧张,可大家都很兴奋,小山村里也比平时多了许多欢笑声。
2008年,大学毕业的吴松青回乡创业,利用家乡蚕桑产业的脚料桑枝,培植桑枝黑木耳,并注册成立公司。前两年,他又开设网店,通过淘宝网把大别山里的美味销售到全国各地。“创业之初不容易,技术上不是很成熟,又要外出跑销路。现在好了,通过电子商务,我在家就能把货销往全国各地,再不需要往外跑了。 ”吴松青颇有感触。
搭建电商高速公路,让山里货插上“e”翅膀。和平乡太平村通过大学生村官示范引导,先后开办了 “皖岳人家”“船长庄园”“大山脚下”等多家网店,直销村内的中药材、瓜蒌籽、石磨辣酱、农家蜂蜜、茶叶、豆腐乳等农特产品,半年就实现销售额30多万元。除农副产品,手工艺品、服饰加工产品也搭上了“顺风车”。
来榜镇被誉为“全国最大有机黑猪基地”“华东瓜蒌第一镇”“安徽蚕桑第一镇”。全镇有50家工业企业和7家县级规模重点企业做支撑,茶叶、蚕桑、有机黑猪肉、鲟鱼等特色农副产品质优量大。然而,传统的销售模式一直制约当地特色产业跨越式发展。
“建设电商产业园,让本地的特色山货插上‘e’翅膀。现在,镇内有3家物流公司和2家快递公司,产品进出便利。电子商务不仅为解决特色产品展销难找到新通道,更让许多农民不出大山就能轻松创业。 ”汪训卫说。仅仅3个月时间,该电商产业园就吸引了18家淘宝店主和企业入驻。据统计,自去年6月以来,来榜电商产业园经营收入已达到2369万元,销售的大多数是茶叶、木耳等本地土特产品。
短评:
因地制宜打开致富新路
电子商务发展到今天,不是稀奇事。然而,电子商务能够在大山深处扎根,成为农户致富增收新平台,确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它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径。电商吴松青夫妇在基地察看桑枝木耳长势。
储双福创办“布衣伊人坊”网店,去年销售收入450万元。